【行业资讯】为什么说上ERP找死
ERP,书上网上的解释有很多,也很专业,这里做简单化白话式的理解:就是利用电脑软件系统,把各个部门、各项业务有机地整合在一起,使各项事务的操作和管理能够流程化、标准化,以提高工作效率,同时达到降低消耗、节省成本和费用的作用。最根本的目的是使经营和管理规范化、高效化从而提高经济效益。
一般来说,业务简单、规模小的企业,基本上不需要上ERP系统。而规模庞大、业务相对复杂的集团性企业,就需要上ERP系统。尤其是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民营企业,更是迫切地需要一套先进的管理系统,来帮助企业实现规范化的管理,因为过去家族式的管理已经无法适应企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了。尽管有的民营企业老板并不真正了解ERP到底是什么,但他们从各种途径都听说过这个,知道这个是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好工具,所以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ERP。
既然ERP有这么先进的功能,能帮助企业解决经营管理上的问题,那为什么又说上ERP就是找死呢?根本的原因,还是在于企业的老板没有真正的了解ERP的复杂性、盲目、急躁、不切实际,妄图一夜建成空中楼阁所致。
实际上ERP系统,只是一个经营管理的辅助功能系统,它只是经营管理的辅助工具而已。而这套工具的使用,必须附着在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流程上,也就是说,要有效使用这套工具,企业首先必须要有一套先进的,完整的经营管理流程作为基础,再通过ERP系统来把各个部门各环节有机的串联起来。ERP这个工具的作用,就是使这些分散的流程有机地结合起来,搞笑运转。
简单的做个比喻,ERP就好比我们会计使用的财务软件一样,它只是一个办公工具,有了这个办公工具,还必须要由会计从0开始,去做初始化的设置,并且最关键的前提是,必须首先具有既定的核算程序和方法,具有已经成型的报表编制方法和格式等。并不是说,公司买来一套财务软件给财务的电脑安装上去后,整个财务工作就规范化了,就没有任何问题了。
所以说,ERP能不能有效实施,并不是把ERP软件系统安装上了,就万事大吉了,就只管坐享其成了,而是要考虑到方方面面,需要经过一个复杂的过程,在付出艰辛的努力之后,才能基本达到设想的目标。ERP能不能成功运转,涉及到诸多方面的因素,下面就这些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说明。
首先,企业必须具备相应的基础。
1、电脑应用基础
各环节参与操作ERP的人,必须都是熟悉电脑操作的人,这是最起码的最基本条件要求。如果企业的工作人员连基本的电脑键盘操作都不会,就匆忙上ERP系统,就妄想一步到位规范管理,无异于是企业在找死。比如有的仓管员,从来就没有接触过电脑,或者只会在电脑上打游戏,其他的一概不懂,如果直接让他们来操作ERP的库房系统,纯粹就是在故意搞乱仓库管理。这样的话,上ERP还不如原始的手工操作。
2、与各项业务、各个部门、各个环节相关的全部而规范的操作流程以及规章制度基础。
这些是ERP要实施的主要内容,也是ERP能否上、以及能否成功运转的关键内容。可以说,整个ERP系统就是靠附着在这些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上来开展的。虽说有的ERP系统自身也会提供相应操作流程,但大多数很难符合企业的实际,如果企业没有自身成型的规章、流程和制度,盲目照搬ERP系统附带的流程,立刻就会让经办人因为突然改变了习惯的操作方法而变的无所适从,由此搅乱现有的程序,阻碍业务的正常开展,进而扰乱企业的正常运行,也就相当于是在利用ERP找死。
相应的全面的规章制度、操作流程等,是一个规范化管理企业必须具备的基础。具备这些基础的规范化管理的企业,即使不上ERP系统,继续按照既定的程序和规定操作,业务一样会正常开展,企业依然会正常发展,只不过在效率方面会低一些,成本费用会高一些而已,但企业在运转时绝对不会突然发生混乱,更不可能瞬间灭亡。
相反,很多的民营企业,一直以来都是个体户的管理思维,进行的是拍脑袋式的管理,企业里面大多只有原始的习惯,而很少具有规范化的标准流程和规章制度。这样的企业,如果上ERP,实施起来就更困难,因为要建立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、操作流程等,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。并不是安排两个笔杆子坐在那里写出来就算完成的,而是要拿到实际操作中去应用、去检验,并在应用中去完善后,这个过程是比较漫长的。
有些开明的企业老板,就利用上ERP系统的机会,来逐步完善企业的规范化管理。对这些企业来说,上ERP的过程,实际也是一个逐步进行规范化管理改革的过程。实际上,这些企业也是首先在对操作流程和规章制度打基础,只不过表面上看是一边上ERP一边在做企业规范。
3、基础设置
前述两个方面的基础都具备了,企业也决定要上ERP了,这个时候,就涉及到ERP的基础设置了。如果基础设置不科学、不合理没有系统的考虑到各个部门,各个环节的需求,那么ERP系统在运转当中反而会引发不少的矛盾和冲突,其效果反而不如原始的手工操作效率高。比如库房的材料方面,同一个品种,不同的供应商,内部采购人员,库管员,车间生产工人,都会叫出不同的名称。如果这方面没有统一的规定,单单是材料名称,就能导致系统无法运行、无法识别。日常简单的电脑系统处理当中,因为各个环节相对独立,通过人工转换就可以解决。但在ERP系统中,整个系统都是统一的整体,这些基础设置如果处理不好,直接就导致各业务环节出现混乱,必然出现上ERP找死的结果。
所以,在基础设置方面,必须系统、全面的考虑,要综合考虑到各个部门、各个环节的需要。比如需要统一类别、统一名称、统一规格、统一计量单位等,并且还要对各个部门各环节的操作人员进行基础培训,要让他们熟悉、掌握基础设置的内容,严格按照统一的基础设置进行应用操作。
其次,ERP软件的选择
目前市面上有很多的、自称完善、先进的ERP软件。软件商为了销售自己产品,往往夸大其词,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和选择,选择的ERP软件不能实现要求的功能或者不适合自己的企业,浪费金钱是其次,还会严重的影响业务的开展。
第三,网络的安装和建设
一般而言,上ERP的企业都是集团性质的企业,各个业务口都不在同一地点,距离相隔较远,因此ERP系统必然要通过网络系统进行连接。
第四,ERP的实施流程
这也是ERP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。许多企业老板都有建空中阁楼的冲动,急于求成,妄想一步到位,马上达到最佳效果。其结果是欲速不达,反而导致ERP实施人员无所适从,致使系统的实施停滞不前。
在ERP实施前,显然是需要综合考虑、全面权衡的,要有一个总体的规划,对于最终要达到的目标要有一个明确的思想认识。但在具体实施时,就必须抓住主线,分步进行,先解决最中心的相应全局的环节,然后再向外扩展,向各个相关联的环节延伸,直至最后形成有机统一的整体。
其实,ERP有一个共同点:都是以业务为主线来开展的,其他各部门各环节都是围绕这个业务主线来开展的,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对整个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的管理。
第五,ERP实施的时限
通常企业的老板都急于求成,以为ERP就是一个软件安装而已,把ERP的实施看得非常简单,因此对ERP的实施在时间上没有充分的认识。如果3个月不见效果,设置半年也没有见到效果,就大光其火,进而指责合作商,批评员工。为一个ERP系统,大家都受打击,丧失工作的热忱和积极性。所以如果不能充分考虑到ERP实施的复杂性,对ERP实施的认识不足,也会间接导致上ERP就找死的结果。
第六,ERP项目的实施主管
ERP的实施时以业务为主线,主要目的是为了对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。所以一般企业都是选择负责业务的副总或运营总监来负责ERP项目的实施,但这恰恰就是很多参与ERP项目的财务负责人,在实施ERP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障碍。
主要就是ERP实施的内容更多的还是以财务数据为主,几乎ERP每一个步骤,每一个具体的环节,都离不开财务。由此财务部门必然要介入更深,甚至超过业务部门。由于财务的专业性强,大多数的业务负责人实际上并不真正精通财务,个别的业务负责人即使对财务有所了解但也多是一知半解,这样在ERP实施流程的设计方面以及具体的实施内容方面,业务负责人所作出的决策,往往不能符合财务操作要求。如果财务混乱,那上ERP也是在找死。